
通知公告
访问量统计
今日访问量:260
垂体瘤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:从分子机制到临床应用
王镛斐;张启麟;垂体瘤是一种复杂而异质性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,其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。近年来,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、单细胞测序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,垂体瘤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。这些技术揭示了肿瘤的分子异质性、关键基因突变和肿瘤微环境的特性,为精准分型和个体化治疗奠定了基础。在治疗领域,内镜技术推动了手术策略的不断优化,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探索为侵袭性垂体瘤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。本综述聚焦于垂体瘤研究的最新进展,包括核心分子机制、免疫微环境的角色、人工智能辅助的风险预测,以及新型治疗方法的实践与展望,为未来的精准医学发展提供参考。
细胞周期蛋白M4的纯化和初步预测结构探讨
马晨雨;强亦龙;黄天云;石欣雨;廖丹;解媛;林伟;目的 对细胞周期蛋白M4(CNNM4)进行表达和纯化,并对其预测结构进行初步探讨。方法 利用Bac to Bac哺乳动物表达系统进行蛋白表达,通过质粒设计、质粒扩增、杆粒制备、细胞转染、病毒制备、蛋白表达及蛋白纯化分析等工作对CNNM4进行蛋白纯化,并获得纯度和均一性良好的蛋白质样品。结果 成功获得了纯度和均一性良好的CNNM4蛋白质样品。结论 CNNM4成功表达、纯化,并对其预测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。
聚乙烯亚胺介导Bmk CT基因抑制C6胶质瘤细胞VEGF、MMP-9、AQP-1表达
张亚涛;胡文涛;蓝金星;蔡玲;徐东刚;刘嘉霖;目的 东亚钳蝎氯离子通道毒素(Bmk CT)基因与非病毒载体阳离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(PEI)结合转染C6胶质瘤细胞,观察其对C6细胞中VEGF、MMP-9、AQP-1、p-ERK、p-AKT、p-NF-κBp65表达的影响。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VEGF、MMP-9、AQP-1与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关系。将PEI与空质粒pEGFP-N1和基因质粒pEGFP-N1-Bmk CT分别混合。将C6细胞分别转染PEI/pEGFP-N1和PEI/pEGFP-N1-BMKCT两种复合体。24 h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。48 h后,用Western-blot检测VEGF、MMP-9、AQP-1、p-ERK、p-AKT、p-NF-κBp65蛋白表达水平。结果VEGF、MMP-9、AQP-1与胶质瘤恶性进展密切相关。24 h后观察转染成功。与PEI/pEGFP-N1组相比,PEI/pEGFP-N1-Bmk CT组在转染48 h后VEGF、MMP-9、AQP-1、p-ERK、p-AKT、p-NF-κBp65蛋白表达水平下降。结论 使用PEI/pEGFP-N1-Bmk CT复合物转染C6细胞能抑制VEGF、MMP-9、AQP-1表达,减轻肿瘤相关性水肿,这可能与ERK、AKT/NF-κB通路受抑制有关。
血清miR-15a、miR-24水平对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
郑涛;车沅沅;褚冬;刘洋;贺世明;黄元志;目的 探讨血清miR-15a、miR-24水平对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。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107例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,术后随访2年,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(n=22)和未复发组(n=85)。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,并在术后5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清miR-15a、miR-24水平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(ROC)曲线分析血清miR-15a、miR-24对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;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。结果 复发组患者血清miR-15a、miR-24水平均明显低于未复发组患者(P<0.05)。血清miR-15a、miR-24预测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(AUC)分别为0.781(95%CI:0.736~0.831)、0.819(95%CI:0.774~0.869),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.906(95%CI:0.856~0.951)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:复发组患者肿瘤分期Ⅲ~Ⅳ期比例、病理类型侵袭比例明显高于未复发组(P<0.05)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:肿瘤分期Ⅲ~Ⅳ期(OR=2.307,95%CI:1.433~3.715)、病理类型侵袭(OR=2.140,95%CI:1.266~3.619)、miR-15a≤0.52(OR=2.795,95%CI:1.820~4.294)、miR-24≤0.91(OR=2.649,95%CI:1.704~4.116)是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(P<0.05)。结论 血清mi R-15a、mi R-24降低与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发密切相关,二者对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,且两者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更佳。
科研笔耕者,封面耀光华:将学术研究与艺术表达方式完美地结合
<正>自本期起,《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》将推出全新封面计划,以彰显科研作者的卓越贡献。封面图片将从投稿作者提供的作品中精选,无论是独具匠心的原创设计,还是由编辑部加工优化的图片,均有机会成为杂志封面。这一举措旨在致敬科研笔耕者,将学术研究与艺术表达完美结合,赋予每篇文章更鲜活的生命力。同时,精美的封面也将为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,进一步提升杂志的学术与文化内涵。